第73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获奖影片。Adamant是一个独特的日托中心——一艘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部的浮船——工作人员使用植根于艺术的治疗和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来照顾患有精神障碍的成年人。这艘船上的“住户们”既与世俗不容、隔绝重重,同时又在这片精心打造、细心呵护的小天地中通过艺术、创造、讨论会等等形式自成一个紧密的联合体。导演尼古拉·菲利伯特(Nicolas Philibert)作为这个时代依旧坚持用艺术发声的人文主义者之一,深切的同理心与对世事的关切总能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坚毅之旅》是他的第九部电影,与其前作《无声国度》(Le pays des sourds,1992)及《山村犹有读书声》(Être et avoir,2002)等相似,他的作品总关注边缘化的社区与群体,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3.作为真实力量的纪录电影
从去年的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颁给《所有的美丽与血泪》(All the Beauty and the Bloodshed,2022)开始,世界范围内对纪录片的关注似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年初第52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同样将金虎奖颁给了纪录片《博科圣地的幽灵》(Le spectre de Boko Haram,2023),而《坚毅之旅》的获奖似乎也并不是终点。
随着剧情/故事片对现实的关照开始呈现出疲态,真实且不加修饰的力量似乎来的更为炽热,诸多创作者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当下的困境,捕捉艺术与暴力、压迫、生存之间的罅隙。仅在本届柏林电影节上,以伊朗女性的生存困境、为实现平等自由而进行的不屈斗争为内容题材的纪录片就呈现出井喷式的创作高峰,《德黑兰七冬》(Seven Winters in Tehran,2023)《大马士革天空下》(Under the Sky of Damascus,2023)《接着,前往幸福小巷》(And, Towards Happy Alleys,2023)《我最大的敌人》(Mon pire ennemi,2023)等各有侧重,但又殊途同归。毫无疑问,《坚毅之旅》这样的影片自身就带有很多加持(如导演对于业界以及社会的贡献等),但诸多知名国际电影节愿意将最高奖项颁给纪录片的原因或许亦存在相似之处:这些影片不仅胜在题材,还应是其态度、是所摄人物身上的光环,给予艺术与正在苦难中饱受煎熬之人以微弱的连接,并同时提醒我们,电影永远不应只是一场“银色的梦”、一次欲望的宣泄或一种茶余饭后的谈资。即便仅采用最朴素的技巧,不去干预拍摄对象而仅作冷静的旁观,这都是有意义的,因为镜头中那些广博且鲜为人知的世界正通过真实之眼被更多的人所看见。